此次通过IEC TS 63163标准认证的三款光伏产品SolarSaga 200W、100W和40mini三款产品均通过严格湿漏电和绝缘耐压测试,全环境耐用,真正实现绿色用电安全省心。
22.石英股份(603688):7月13日,石英股份发布业绩预告,预计 2023 年 1-6 月归属净利润盈利22.9 亿元至 24.97 亿元,同比上年增 693.53%至 765.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1.37亿元,2022年亏损约1.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01%。
39.科华数据(002335):科华数据公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报告期公司净利润3亿元-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63%-110.73%。10.太阳能(000591中节能):7月13日发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亿元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71%21.99%。21.银星能源(000862):7月12日,银星能源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1-6月归属净利润盈利1.45亿元至1.65亿元,同比上年增33.6%-52.03%。对于业绩大涨的原因,隆基绿能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保持快速增长,公司硅片和组件出货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另外,随着上游多晶硅料价格的下降,公司组件产品毛利率同比修复;同时,叠加投资收益和汇兑收益增长贡献,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大幅增长。2、设备24.微导纳米(688147):7月18日,微导纳米发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称,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290.00万元到40,11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20,728.69万元到24,548.69万元,同比增加133.21%到157.75%。
43.禾望电气(603063):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41亿元,同比增长39.99%,实现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79.6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70亿元,同比增长83.78%。7月以来,☞☞硅料已连续涨价6次,8-10月是光伏装机旺季,终端需求将逐步回升,产业链下游积极补库存,推动上游硅料硅片价格将会迎来企稳回升,预计硅料价格短期内会继续上涨。生产成本方面,上述分析师表示,目前头部的厂商可以将 TOPCon 电池和 PERC 电池的每瓦成本差控制在 4 分钱以内,而售价上有约 1 毛钱的溢价 TOPCon 不仅每瓦盈利比 PERC 高约 6 分钱,且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也因此成为厂商扩产的首选。
这导致多家拟扩张多晶硅项目的硅料企业叫停了继续投资的计划。即使新规划的产能不一定全部落地,行业内的产能过剩和淘汰赛也会因此提早到来。扩产计划落地存疑,但技术迭代会加速行业洗牌在技术迭代的关键节点,行业内激烈的竞争态势下,无论新老玩家,都正被逼卷进一场残酷的扩张竞赛当中。因此,未来价格战激烈程度、实际募资情况、TOPCon 电池的溢价能力变化等,都可能会影响到光伏企业产能实际扩张的进度。
)这其中,在 TOPCon 组件出货量上处于领先位置的晶科能源扩产最为激进,其计划新增 56GW 硅片、电池、组件一体化产能,拟投资规模高达 560 亿元。其官方公众号表示,到今年年底将形成 50GW 组件产能,其中 TOPCon 组件产能达到 38GW。
一位二级市场投资经理告诉 36 碳,光伏企业当下的扩产和募资计划可能有多重目的,一方面是补充流动资金、减轻负债,为接下来的行业洗牌加厚安全垫。2022 年中国光伏企业组件出货量排名;36 碳根据公开信息整理对于头部企业来说,旧的 PERC 产能终将变为落后产能,想要继续维持领先优势,布局新的 N 型电池也是势在必行。以正泰新能为例,根据 InfoLink 数据,其 2022 年组件出货量排名全球第 7,但通过及时布局 N 型技术,正泰新能的 TOPCon 产能做到了全球第二。光伏行业的惯例是,只能根据实际投产进度预测一个季度内的产能,半年后的情况谁都看不清楚。
此外,光伏企业的扩产计划需要大笔资金,因此多配套在资产市场上进行再融资,包括定向增发、可转债、GDR 等方式。但在需求侧,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乐观情况下,2023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约 330-516GW 显然,今年光伏产能扩张后的规模,已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量。由于产能过剩导致激烈价格战,国内硅料 6 月末的最低价已经降到 6 万元 / 吨以下,击穿了多家硅料企业的成本线。光伏领域的价格厮杀从来没有停过,无论多晶、单晶还是 PERC,一直是这样的。
但矛盾点在于,TOPCon 新产能的投产越多,供给不断增加,其相比 PERC 组件的溢价也就越低,TOPCon 投资回报率将会逐渐变得平庸。即使是有成本优势的头部企业,在持续的低价之下,也会表现为收入和利润的萎缩。
今年 4 月,中环曾发布公告称拟使用额度不超过 100 亿元人民币的暂时闲置自有资金来购买理财产品,以此为背景,交易所其中一个问询项是,在前募资金尚未使用完毕的背景下,开展该次募投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此前市场上 TOPCon 产能严重不足时,TOPCon 组件相比 PERC 每瓦有约 2 毛钱的溢价,但随着 TOPCon 产能逐渐放量,如今价格已经缩小到 1 毛钱左右。
这些规划中的产能可否全部顺利落地,要打一个问号。其于近期拟发行可转债 138 亿元,投资大尺寸超薄硅片和 TOPCon 电池项目。据悉,目前 P 型 PERC 电池效率平均在 23.5%左右,已经接近 24.5% 的效率极限,而 TOPCon 电池当前量产效率已达 25% 左右。在当前的市场竞争态势下,光伏企业选择扩张 TOPCon 产能有各自的 小九九 :对于中腰部玩家来说,旧的 PERC 产能包袱相对小,加紧布局紧俏的 TOPCon 新产能,有希望在竞争中实现超车。以 2022 年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的隆基绿能为例,据上述分析师估算,2022 年末,隆基有 85GW 组件产能,其中 50GW 为 PERC 组件,30GW 为应用于分布式场景的 HPBC 组件。一个现成的例子就出现在当下的硅料环节。
至于募集资金的使用,改变募资用途的情况在 A 股并不罕见。正泰新能董事长陆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PERC 的需求不会迅速减少或消失,但当 N 型的产能全部释放后,N 型和 P 型的价差会缩小,当两者价差缩小到 5 分钱以后,TOPCon 的需求爆发,PERC 自然就会被淘汰。
所以不用担心行业会过度竞争,这个本来就是自然规律。当前,产能过剩几乎已经是光伏行业的共识,头部企业明知过剩风险,为何还要大规模扩产?对此,多家头部光伏企业相似的回应是,先进产能永远不会过剩。
另一方面抛出大规模扩产计划,也可以 震慑 对手。TCL 董事长李东生表示: 我们希望提供晶体晶片的同时,能够交付更多的光伏电池和组件产品。
但个体的最优选择容易导致集体的糟糕后果,这是一种典型的 合成谬误。不过,现实远不像文字表面那样云淡风轻。据悉,目前市场上 TOPCon 组件相比传统 PERC 组件,每瓦有约 1 毛钱的溢价,属于先进产能,在市场上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上述分析师告诉 36 碳,当下,光伏电池片正处于技术迭代期,而 N 型组件中的 TOPCon 凭借转换效率高、工艺和技术成熟、量产性价比高等优势,将是未来几年的主流技术
6月,作为光伏行业龙头企业以及2384*1134中版型尺寸的引领者,天合光能多次参与行业矩形硅片组件尺寸标准化沟通会,充分表述相关意见并积极参与倡议书的起草,献计献策。210mm大版型已成行业标准,210+N引领行业发展方向从市场反馈看,矩形硅片组件的理念已被快速全面接受。
承袭210家族低电压创新设计理念,中版型黄金尺寸系列组件凭借尺寸优势及210产品技术平台的技术优势,进一步降低项目的系统初始投资成本,实现更高的客户价值和系统价值。正是210技术的诞生,光伏行业实现了组件功率的跃升。
天合光能通过研发创新、技术公开、生态共建,为行业尺寸统一打下坚实基础,以实际行动推动行业中版型组件尺寸统一、实质性迈向化尺寸标准化。7月7日,天合光能联合行业组件企业代表经过充分及深入地沟通,就新一代矩形硅片中版型组件尺寸标准化达成共识,光伏组件尺寸纷杂的历史至此终结。
天合光能率先锚定并打造210产品技术平台,开启光伏600W+时代。天合光能作为组件尺寸的引领者,持续实质性推动组件尺寸标准化。大尺寸化以及高功率化,始终是推动行业进步升级的关键动力。2021年,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指导下,天合光能联合行业企业已实现210组件整片60片和66片等版型的尺寸标准化,本次倡议再次明确纳入210系列组件尺寸。
会上,天合光能积极参与讨论并完整阐述2384*1134mm的设计理念及对行业的价值。该组件不但大幅提升了中版型产品性能,而且版型尺寸、电气兼容性更优,达到了集装箱运输最大化的顶格设计,除去必要的操作空间,集装箱空间利用率达到了98.5%,是目前集装箱空间利用率最高的组件尺寸。
公开的信息包括组件版型尺寸、安装孔位置、边框设计、材料工艺、包装物流等全套方案。光伏行业已然迈入N时代,先进的210技术叠加新一代N型i-TOPCon先进技术,电池量产效率达到26%,预计2024年天合光能至尊N型组件量产功率将实现700W以上。
叠加低电压及极致尺寸设计,该版型组件还可以完美利用跟踪支架长度,与行业上一代中版型组件相比,单排跟踪支架装机容量增加13%,相对于行业上一代中板型产品BOS节省达到了1.8%-4.5%,堪称跟踪支架最佳拍档。在中版型之外,基于210技术的大版型组件在地面电站这一场景更是表现出卓越的产品价值和行业价值。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